唐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,是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。据不完全统计,现存唐诗中,涉及或直接写长安的超过6000首,长安是唐诗的故乡,是李白、杜甫、王维等300余位诗人创作的核心场景,在太乙宫街道,子午街道曹村、南豆角村,五台街道西尧村,杜曲街道桃溪堡村等地留下了众多诗人的足迹。
为了响应《西安市打造唐诗文化品牌实施方案》,弘扬长安唐诗文化,咸阳师范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数字人文中心师生,与长安区文旅局对接,在暑假期间来到长安区寻找唐诗足迹,利用信息化技术讲述长安唐诗故事。先后考察了曹村王维唐诗艺术馆、杜公祠、西姚村炭谷、长安唐诗杜甫纪念馆、贾岛推敲园等长安唐诗代表性地标。并结合杜甫、王维等诗人在长安的行迹,设计出“诗佛的禅机哲理”“诗圣的家国情怀”多个唐诗主题数字化产品。同学们最终制作了13幅唐代诗人全国路线行迹图,3幅关中地图诗人创作地图,3个讲解动画和1个720云平台的长安唐诗全景导览系统。
为体现唐诗以长安为中心向全国传播,2024年长安区作协名誉主席王渊平老师提出了长安唐诗“米”字形传播路线构想。咸阳师范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数字人文中心师生利用GIS专业特长,完成“长安唐诗‘米’字形传播路线”图。该路线图以长安为中心,向外八个方向辐射,清晰地呈现出唐诗从长安向全国传播的主要路径。每条传播路线上,还标注了重要的节点城市,让观众能清晰了解唐诗传播的过程。
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长安区唐诗的丰富资源,数字人文中心师生用全景技术,制作了长安唐诗VR导览系统,可以通过手势操作,查看某一地点的唐诗的详细介绍、聆听诗歌朗诵,极大地增强了展示的趣味性与互动性,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入了解长安唐诗的历史文化内涵,为长安区唐诗文化品牌的构建注入了新的科技内涵与传播活力。
下一步,长安区将持续与大学师生团队合作,持续提升长安区唐诗文化品牌的影响力,推动唐诗文化传播信息化发展。
编辑:长安融媒